学习时间:8月24日
领学领导:刘兆东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一、全面开放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出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融入世界经济是历史大方向,中国经济要发展,就要敢于到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如果永远不敢到大海中去经风雨、见世面,总有一天会在大海中溺水而亡。”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经济加速融合的时代,只有打开国门搞建设,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才能获得更多推动发展所必需的资金、技术、资源、市场、人才乃至机遇,才能不断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新时代我国对外开放新形势
从国际上看,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发展失衡、治理困境、公平赤字等问题更加突出,“逆全球化”思潮涌动,保护主义和内顾倾向上升, 世界经济和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进入调整期,面临新的挑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改革创新潮流奔腾向前,人工智能等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层出不穷。同时要看到,世界经济格局深度调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国际力量“东升西降”、“南升北降”态势更加明显。主要发达经济体试图通过构筑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为今后“定规矩、树标杆”,抢占竞争制高点和发展主动权。经济全球化是时代大潮,深入发展的大势不可逆转,但速度可能有所放缓、动力可能有所转换、规则可能有所改变。世界面临开放与保守、合作与封闭、变革与守旧的重要抉择。
从国内看,加快培育竞争新优势成为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方向。当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 8000 美元关口。劳动力成本持续攀升,资源约束日益趋紧,环境承载能力接近上限,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任务更加紧迫。
从我国同世界关系上看,我国与世界的关系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大幅提高,同国际社会的联动互动空前紧密。中国日益成为世界乱局中的稳定器、变局中的正能量。
三、全面开放的基本内涵
党的十九大强调,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这一重大工作部署,既包括开放范围扩大、领域拓宽、层次加深,也包括开放方式创新、布局优化、质量提升,具有深远战略意义。
坚持主动开放,把开放作为发展的内在要求,更加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开放。坚持双向开放,把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坚持全面开放,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坚持公平开放,构建公平竞争的内外资发展环境。坚持共赢开放,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普惠共赢方向发展。坚持包容开放,探索求同存异、包容共生的国际发展合作新途径。
四、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着力把“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加快贸易强国建设,鼓励高新技术、装备制造、品牌产品出口,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促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打造“中国服务”国家品牌。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等健康发展,打造外贸新的增长点。实施更加积极的进口政策,不以追求贸易顺差为目标,主动扩大进口。改善外商投资环境,完善外商投资管理体制,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西部开放力度,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支持多边贸易体制,稳步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继续与有关国家商谈高水平的投资协定以及各种形式的优惠贸易安排,妥善应对贸易摩擦,既管控好分歧,又维护好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