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三十讲】第十八讲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2018-09-06 14:35:00  来源:

  学习时间:8月28日

  领学领导:周志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 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二、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探索、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

  四、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必须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精准有力,不断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 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这是党中央对新闻舆论工作的基本定位和明确要求,为新闻舆论战线不负重托、履职尽责指明了方向。承担起这个职责和使命,必须把正确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党性原则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原则。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新闻舆论工作中的根本体现,是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定盘星”。正确舆论导向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导向。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

  五、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坚忍不拔的伟大精神,需要振奋人心的伟大作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 不断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

  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沃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大力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弘扬这一精神,就是要始终发扬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传播中国价值。当代中国价值,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 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凝聚中国力量。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改革开放事业的实践主体。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以及与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大团结的力量。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

  编辑:李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