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8000吨固体废物从上海运至启东地区倾倒、填埋,严重污染周边土壤环境,日前,这起历时16个月跨区域倾倒固废污染环境案件取得实质性进展,受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修复。在江苏省启东市检察院见证下,启东市城市管理局、南通市启东生态环境局等单位通过了对启东辖区部分乡镇村鱼塘固体废物处置工程的验收,占地2000平方米的被污染区域完成开挖清运并进行土壤回填复耕。
形成了一条“产业链”
2022年8月以来,吴某等23人陆续将200余车建筑固废和生活固废混合物从上海运至启东市部分乡镇进行填埋。经鉴定,上述固废混合物属于“有害物质”,对周边的土壤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经预评估,造成的环境损害数额为300多万元。
据了解,在北长江口存在“上海固体废物外运需求—专人负责运输—周边地区倾倒”的“灰色产业链”,上游人员通过中间人介绍或在网上发布运单信息等,隐匿身份与具体负责运输的人员取得联系,该产业链中后端人员在寻找填埋地点、固废运输、倾倒填埋等环节相互联系、分工协作。这种违法犯罪行为存在违法主体多、源头追溯难等特点,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存在调查难、修复难等问题。
破解污染修复难题
2022年12月,吴某等人被公安机关抓获,2023年6月,启东市公安局将案件移送启东市检察院审查起诉,启东检察院发现固废填埋地未得到有效处理,环境污染持续存在。
事关公共利益,启东市检察院立即启动公益诉讼程序,向公安机关核实相关情况,多次到固废填埋现场调查取证。经勘查,涉案地块环境污染持续存在,且该类生态环境修复的处置费较多,多数犯罪嫌疑人赔偿能力较差。该案涉及多部门监管,具有相应职责的生态环境部门与城管部门在职能分工上存在分歧,亟待厘清行政机关监管职能。
积极履职推动修复
启东市检察院立即梳理固废污染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政机关权力清单,并多次与相关职能部门磋商,2023年12月1日向相关职能部门制发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建议对周某、吴某等人造成的生态损害开展修复工作。2023年12月,相关职能部门与案件主要当事人签订损害修复协议,当事人缴纳生态修复保证金300万元。2024年1月,当事人自行完成修复工作,并通过多部门联合验收。
为进一步强化系统治理,形成打击合力,启东市检察院将案件办理情况及发现的问题向启东市委市政府及南通市检察院进行汇报,推动南通市出台《全市开展打击整治跨区域非法转移、倾倒建筑固废违法行为的行动方案》。启东市亦相继出台文件且成立工作专班,建立常态化治理防控体系,集中打击非法转移、倾倒建筑固废的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