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卢晓琳
“办案人员在办案时没有局限在刑事案件,而是进一步通过公益诉讼打击医疗欺诈行为,维护了群众的利益。庭审中,司法机关进行了细致的准备和充分的释法说理,我们4位人民陪审员要为办案人员点赞!”史为光作为人民陪审员参与庭审的这起案件,是无锡市检察院办理的全国首例医疗欺诈民事公益诉讼案。涉案黑诊所雇佣“医托”从正规医院骗来病人,由无资质的“医生”冒充专家、开具虚假的检验报告,并通过夸大或虚构病情让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两年多的时间诈骗金额高达上百万元。
无锡市检察院检察官雷呈学介绍,为了保护受害者权益,该院探索将医疗欺诈侵害众多不特定患者合法权益案件,纳入检察民事公益诉讼领域,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依据,对该诊所提出民事公益诉讼。去年12月,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关规定,某医疗门诊部法定代表人就医疗欺诈案承担3倍惩罚性赔偿金,共计358万元。
这起全国首例医疗欺诈民事公益诉讼案,是江苏检察机关推进公益诉讼的一个生动缩影。“十三五”以来,从食品药品安全、英烈权益保护,到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国有财产保护、文物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等经济社会诸多领域,我省检察机关规范拓展公益诉讼范围、延伸办案监督的触角、更好守护公共利益的指向越来越清晰。
2017年,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部署,江苏等地在全国率先开展公益诉讼试点工作。“十三五”期间,我省检察机关共受理公益诉讼案件线索19050件、立案数15982件、提出诉前检察建议14780件、提起诉讼1096件。5年来,全省通过公益诉讼共挽回被损毁国有林地1870亩,督促清除处理违法堆放的生活垃圾占地面积1444亩,向污染企业和个人索赔环境损害赔偿金14801万元,督促保护、收回国家所有财产和权益价值71072万元。
“最近我们还走访了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协商如何发挥检察职能推进退役军人权益保护工作。”南京市建邺区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主任张慧俊告诉记者。今年3月,针对社会反响强烈的“辣笔小球”诋毁、贬损戍边英雄官兵案,该院推动公益诉讼案件与刑事案件同步办理,依法以涉嫌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对犯罪嫌疑人仇某明批准逮捕。案件被写入今年“两会”最高检工作报告中。
在围绕法定领域筑牢公益诉讼主阵地的同时,我省加强对公益诉讼新领域的探索实践。在野生动物公益诉讼领域,去年以来我省立案野生动物公益诉讼案件562件,同比上升510.9%;向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诉讼145件,同比上升353.1%;发现野生动物制品1万余公斤,放生陆生野生动物73万余只,索赔生态资源赔偿金1.5亿余元。